【摘要】“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幼兒可塑性強,模仿性強,易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的干擾,是了解社會、學習各種行為要求的理想時期,更是良好禮儀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因此,從小對幼兒進行禮儀啟蒙,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可以重塑中華民族的“文明禮儀”形象,有利于培養文明有禮的下一代,形成真善美的良好禮儀氛圍。構筑良好的校園文化,形成社會教育合力,幫助幼兒糾正不良行為,對幼兒今后的學習和整個人生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作用,尤其對幼兒的個性、社會性及道德品質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文明禮儀 教育實踐 探究
隨著幼兒禮儀問題越來越嚴重,很多的幼兒園都展開了禮儀教育實踐活動,越來越多的幼師認識到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幼兒教育者們深刻的體會到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很多的孩子都唯我獨尊、蠻橫無理,老師們對這樣性格孩子的未來感到很擔憂,加強禮儀教育,讓孩子們學會知書達理,適應將來競爭激烈的社會,對幼兒是很有必要的。
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一是把握禮儀教育的豐富內涵,構建全方位的禮儀教育內容體系。 包含個人禮儀修養,涉及面部表情、言語、體態等,又包含社交禮儀,涉及交往禮儀、通聯禮儀、應酬禮儀、聚會禮儀和餐飲禮儀等。二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采取多樣化的禮儀教育方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采取多樣化的方式。教師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各種時機,通過移情教育、情境創設、觀點采擇、角色扮演等,為幼兒提供練習和鞏固禮儀行為的機會,讓幼兒學習禮儀知識,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三是結合生活場景,營造一體化的禮儀教育環境。注重創設良好的幼兒園環境,時時處處滲透禮儀教育,營造濃郁的禮儀文化氛圍,如創設禮儀文化長廊,介紹各種禮儀;創設禮儀漫畫坊,讓幼兒用漫畫的方式來詮釋自己眼中的文明行為等。幼兒園如何對幼兒實施禮儀教育呢?下面談談以下幾方面策略及途徑。
一、禮儀活動開發的多樣化:
(一)滲透在一日活動中
入園、進餐、睡眠、游戲等一日環節中,包含著大量的禮儀教育契機。我們針對每個環節從幼兒、老師、家長人手制訂了禮儀目標,確立了指導策略。如“來園時的問候禮儀教育”,主要指導策略有三:
一是重點在具體場景中對幼兒進行個別指導,讓每個幼兒愿說、想說、主動說禮貌語;
二是在教室門口貼上了問候標記,讓家長和幼兒一起學習問候語。
三是教師多途徑地指導幼兒學習禮貌用語,如:請有良好禮儀的幼兒做榜樣進行示范,在幼兒之間開展與“問候”有關的游戲……
(二)滲透在主題活動中
結合幼兒禮儀養成情況,以禮儀為主題的教育活動能引導幼兒在特定情景下就特定的禮儀內容進行交往和體驗,如,特色禮儀主題活動《我大一歲了》,目標是讓幼兒遵守日常的禮儀規范,增強自律意識,知道同伴間友好相處。學習合作分享等交往方法。依據該主題目標,我們可以安排《好朋友》《我是值日生》《別說我小》等相關的禮儀教育內容,讓幼兒隨著主體活動的深入開展,學會一些簡單的交往技巧。愿意與同伴友好相處、合作分享等。
(三)滲透在評價活動中
適當的評價不僅起督促作用,同時能給予幼兒以激勵。如我們通過“禮儀小寶貝”、“每周之星”、“流動紅旗”等評比活動,讓幼兒相互評價,彼此對照。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家園聯系的“月評價”和“學期幼兒測評”等,促使幼兒進行自我調整和自我管理,引導幼兒虛心好學、誠實守信,言行一致,逐步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四)在游戲中捕捉分歧,滲透禮儀教育
在幼兒園各項活動中,運用游戲活動進行各方面的知識教育與養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游戲中,由于種種不甚行為,抑或難以預料的意外情節的出現,往往會引發幼兒的矛盾,他們在分歧中爭論、吵鬧。這時候,我們就要問明緣由,結合這一契機,通過矛盾分歧的禮儀性解決,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譬如在一次黑貓警長的游戲活動中,警長與一名歹徒最后扭打在了一起,不可開交。最后經過老師的詢問,原來警長在抓歹徒的時候,把歹徒弄疼了,歹徒不服氣,就反擊,于是就打起來。這時,老師告訴歹徒,警長不是故意的,我們不能動手打人;還告訴警長說,在以后的游戲中一定要小心,弄疼了別人要注意及時道歉。倆孩子都認識到自己的不對,都說以后一定要禮貌對待對方。
(五)滲透在環境布置中
在幼兒園大環境中,我們以“禮儀教育”為主旋律。文化長廊、展板上、主題墻上、走廊上、梯階上均圖文并茂的向幼兒介紹著基本禮儀常識,講述著幼兒生活中的禮儀小故事。比如:在小班后門口創設了“我是乖寶寶”的區域,上面有小朋友的照片,有的是和家人的合影,有的是給爸爸媽媽端茶,給他人讓座,給長輩捶背、洗腳等;引導孩子愛父母,尊重長輩,平時生活中禮貌對待他人,關心他人,從小做個有禮貌的乖寶寶。中班的交往禮儀中,引導幼兒學會與同伴分享,并使用禮貌用語與人交往。大班的學習禮儀中,引導幼兒在學習活動中做到舉手回答問題、認真傾聽,服從活動規則;在活動室內做到三輕等。
(六)開展文明禮儀實踐活動探究
創設多元化的校園實踐活動:每周一星評選、表彰活動,舉行“禮儀之星”報告會,組織開展“感恩”主題系列活動,創設禮儀講壇、開展知識競賽,舉行感恩教育報告會等活動。開展文明禮儀進社區活動:以手抄報、攝影展、文明禮儀簡報、文明禮儀宣傳專欄、播放禮儀活動宣傳光碟等多種形式,到社區進行文明禮儀知識宣傳等。
(七)配合家庭教育,強化禮儀教育
家庭是幼兒培養良好禮儀行為的重要環境,家庭教育是塑造幼兒良好禮儀習慣的又一環節,是幼兒園教育不可缺少的配合和補充,是幼兒禮儀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為了更好地開展幼兒禮儀教育,幼兒園應與家長建立互動關系,以家庭為單位,在家長的配合下促進幼兒禮儀教育協調發展??刹捎靡韵虏呗裕簽榧议L召開禮儀教育動員大會。教師邀請家長參加幼兒園的“幼兒禮儀培養”的動員大會,為家長介紹幼兒學習禮儀的重要性、基本的禮儀常識等,動員家長積極參與到幼兒禮儀教育的活動中來。請家長評價文明寶寶。制作“禮儀家園聯系本”,將每周的禮儀教學內容以及幼兒在園表現記錄下來,再轉交給家長,讓家長也將幼兒在家中、在社區中的行為和變化記錄下來,作為評價依據,關注幼兒的點滴行為,培養幼兒良好的禮儀。教師還應在家庭中開展文明寶寶評價活動,一是為了引導家長學會評價自己孩子的禮儀行為;二是為了引起家長對幼兒禮儀教育的重視,家長通過教師發給的表格記錄幼兒的點滴成長、點滴改變,以自身為表率,不斷引導孩子成長,養成良好禮儀。
二、禮儀課程實踐探究的多元化
幼兒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探究,注重在各大領域中滲透禮儀教育,擴大到各領域相互滲透。例如:充分挖掘“健康、科學、社會、語言、藝術”五大領域中涵蓋的禮儀教育資源,把各領域的活動內容有機的和禮儀教育融為一體,讓幼兒在活動中感悟禮儀。如通過語言活動《三只蝴蝶》、《祝你新年快樂》等故事的欣賞,讓孩子感受團結友愛、相親相愛帶來的快樂;也可以通過歌曲、舞蹈、游戲等形式表演體驗感受好朋友喜歡在一起的美好心情。還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幼兒學習鞏固文明禮貌的交往用語。多元的活動體現課程的多元化,也可以豐富幼兒活動內容,拓展他們想象的空間,培養其口頭表達、相互交往的能力和表演能力。在這些活動中,使幼兒掌握禮儀方面的各種知識,學會簡單的社交禮儀,習得禮儀行為,激發孩子關心愛護他人的情懷。
三、開展“文明禮儀校本課程”的研討沙龍活動
開發文明禮儀校本課程,針對實踐與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困惑進行交流,帶著過程性的材料、典型個案進行研討、分享。在研討沙龍上,邀請幼教專家、知名教師、學校家長委員會成員參加,使禮儀教育實踐研究攻關破難,形成共識,得以不斷完善、深化。
四、幼兒文明禮儀實踐探究的考核與評價。
加強文明禮儀活動開展的常規管理,同年級教師要經常開展禮儀特色課程的磨課活動,實施集體備課,提高備課的實效性;在備課中注重確立正確目標,切忌過程與目標脫節;要加強課后反思,及時糾正編差;要注意各年級段的銜接工作,制訂特色主題活動計劃時,小、中、大班年級要互相通氣,商量制訂,避免教育活動的隨意性,努力向孩子最近發展區發展;學校領導要深入課堂、班級,了解教師和幼兒的情況,面對面交流他們對活動的困惑與需求,發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便于全體教師員工更好開展幼兒文明禮儀實踐探究。
對于開展的實踐研究活動,應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制定了相應的考核評價辦法,根據教師在活動前是否制定活動計劃、創設適宜的活動情景、是否融幼兒禮儀教育于幼兒一日生活之中;在活動中是否作觀察記錄,幼兒每次活動量安排是否科學合理;活動后幼兒是否有所積極的改變,家長的認可情況,是否做好活動資料的收集整理等。
在幼兒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探究中,讓幼兒能獲得在幼兒園、家庭、社會活動中所必須遵守的一些簡單的行為規范。體驗到與同伴、老師、長輩、特殊人群相互關愛的快樂和重要,使孩子們更加自信、活潑、健康。通過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實踐研究,去感知禮儀、認識禮儀、接受禮儀,讓家長更加充分地認識到禮儀教育的作用,從而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幼兒園的禮儀教育活動中,感受孩子的發展和變化,逐漸意識到家庭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和提高自身禮儀素質的必要性。同時,讓社會從幼兒園禮儀教育中受到感染,能都來重視禮儀教育,營造更好的禮儀教育大氛圍。
參考文獻:
[1]作者:北京小紅花圖書工作室.《幼兒禮儀教育》. 青島出版社出版時間. 2013
[2]作者:紀亞飛. 《兒童禮儀圖畫故事》(全四冊)中國紡織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