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市江安縣陽春鎮川安初級中學校 陳長洪
【內容摘要】“雙減”背景下該如何優化初中語文作業設計呢?從作業時間層面來看,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抓準不同時間作業的側重點;從語文教學中的美育層面來看,要創新作業形式,豐富作業的內容;從因材施教層面來看,要分層布置作業,注意作業的針對性、實效性;從學科特性來看,要依托教材,體現作業的語文學科特點;從作業的內容來看,要關注生活,貼近生活,體現“生活即語文”的理念。
【關鍵詞】“雙減”;語文;作業設計
“雙減”政策實施后,國家要求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每天不超過90分鐘。一方面要減少學校作業,另一方面還得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們該如何優化作業設計呢?通過筆者的一些實踐,有如下幾點思考:
一、從作業時間層面來看,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抓準不同時間作業的側重點。我們可以從課前作業、課堂作業、課后作業和假期作業四個方面進行探索。課前預習找難點,要發現自己不懂的地方,在聽課時特別注意聽;課堂聽講抓關鍵,要注意重難點,認真做好筆記,課堂作業加強鞏固;課后復習摸規律,要善于總結,舉一反三;典型題型反復練,特別是自己易錯題型,要鞏固加深印象;假期作業要拓展,以閱讀摘抄、作文集編輯、參觀訪問、觀看影視等豐富的形式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
二、從語文教學中的美育層面來看,要創新作業形式,豐富作業的內容。我們可以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并表現美的能力。通過豐富的語文活動來實施審美教育:一是利用中國傳統節日,學生辦手抄報,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二是開展中華經典詩文朗誦比賽、國旗下的演講、講故事、讀書心得交流等,感悟傳統文化之美、愛國主義情感之美。三是編排課本劇,學生體驗美,受到美的熏陶,如《皇帝的新裝》等。四是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拓展閱讀,欣賞古詩詞、美文,感受語言文字之美。五是與美育融合,開展詩配畫活動,如《春望》《天凈沙﹡秋思》等,體驗語言美轉化為畫面美;與音樂融合,開展傳唱經典活動,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等,體驗文學作品的音律美。與體育融合,體驗運動美、意志美等,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六是開展師生書法比賽,感受中國文字之美。七是打造校園文化、班級文化、寢室文化,感受環境之美,實現環境育人。
三、從因材施教層面來看,要分層布置作業,注意作業的針對性、實效性。學生基礎不同、智力存在差異、學習力也不一樣,尤其是地處偏遠農村學校的學生,更是明顯,因此作業不宜一刀切,必須分層布置,效果才佳。一是抓好基礎作業,如識記類的作業,包括字詞識記、古詩詞背誦等。二是表達類的作業,如口語交際、寫作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可不一樣?;A差的學生,要求能表達通暢;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求有一定的文采。三是要采取激勵性評價,鼓勵為主,切忌打擊學生作業的積極性。四是給學生以展示的平臺,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激勵學生愛上語文。我的做法是,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類活動展示自己。書法好的學生,積極參加學校、教體局組織的書法比賽;寫作能力強的學生,優秀習作可以在??栋傥渡睢飞习l表,特別優秀的,推薦到一些報刊上發表,如《今日中學生》《宜賓廣播電視報》上發表了多篇學生習作;詩配畫優秀作品、經典傳唱優秀的,可以參加校園藝術節展出,可以參加藝術人才大賽等。
四、從學科特性來看,要依托教材,體現作業的語文學科特點。教材上的選文,就是學生學習寫作的典范,要向教材學習,學以致用。如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主要是古人寫景的佳作,要學習抓住景物特點寫景,學習古人寫景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自選景物來進行寫作實踐,如習作《夏天的氣息》《我愛秋季》《家的一角》等,就是如此;學習了《小石潭記》《岳陽樓記》等,我們就鼓勵學生寫作寫景抒懷作文,如習作《清明時節雨紛紛 思緒萬千情綿綿》《磨難也美麗》等;學習了《傅雷家書》,讓學生給自己的親人寫一封家書,特別是對當前的大多數留守兒童來講,很有必要。
五、從作業的內容來看,要關注生活,貼近生活,體現“生活即語文”的理念。如“生態文明建設我參與”“憲法宣講我能行”“我與國旗合個影、祝福祖國我表達”“安全教育記心中、小手拉大手警鐘長鳴”“我是校園小記者”“我是一名小導游”“革命故事我來講”等等。豐富的生活,就可以有豐富的作業內容,讓學生始終覺得語文不是枯燥死記硬背,它是與生活緊密相關聯的。“雙減”政策落地,不是不布置作業,只是減少書面作業時間。但是,適當的書面作業還是很有必要的,且非書面作業不可少,甚而還可適當增加非書面作業,方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總之,“雙減”政策背景下這種新形勢下的語文作業設計,既要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又要不減弱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既要落實課堂教學效果,拓寬知識范圍,又要培養思維能力。這對教師來說,無論是作業設計的內容還是作業的形式,無論是作業設計的量還是作業設計的質,都需要三思而后行。語文作業設計,道阻且長;語文老師,任重道遠。